凌小茹也去。这是她们昨天晚上说好了的。
本来,三个人都很想李悠带着她们去。但李悠很想继续编昨天还没有编完的地笼。
所以,就不去了。
就让她们三个自己去。凌小茹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有凌小茹在,李悠是很放心的。
“九转大肠45块钱一份吗?价格会不会稍微偏低了一点?。”凌小茹看到新增添的,猪大肠的价格后说道。
她昨天晚上就知道了今天要推出九转大肠。
李悠道:“差不多可以了。也不算低了。”
凌小茹点头。
“你们吃什么?”
“小碗牛肉面!”三个人都这样说。
李悠煮了三个小碗牛肉面。
三个人吃饭后,凌小茹付了钱。
而后,准备出发找蘑菇去了。
“老板,那我们就走了。如果有收获的话,今天中午请你吃蘑菇。”
“好,那我等着你们的蘑菇。希望你们收获多多。”
“好!”
三个人走后,李悠继续编地笼,争取在今天之内编好。
继续将篾条劈分为青篾和黄篾。
这一步操作非常讲究经验和技术。
青篾韧性强,是编制工具的主要用篾。
黄篾韧性差,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用处。
只偶尔用来编一编要求不高的栅栏。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黄篾是一种玩具。
既可以当鞭子玩耍,又可以做成一把枪。
将一截十几厘米长的黄篾对折。
不完全折断,形成一个“V”型。
枪就做好了。
如果发射子弹?
折一截长两厘米左右的黄篾,这就是子弹了。
发射的时候,将子弹竖着夹在“V型枪”的开口边缘。
然后捏住夹着子弹的位置的后面一点,用力一捏,子弹便会飞出去。
有些能够飞到数米开外。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玩具枪了。
虽然简单到只是由一截黄篾对折而来,但趣味性却是不小。
农村里的孩子们用这样的枪相互射击,其乐无穷。
李悠小时候也没少玩。
心里想着黄篾做枪的事情,手上的动作却是不停。
不久后,所有篾条的青篾和黄篾都已经分开。用作龙骨的篾条也已经准备好了。
可以正式开编地笼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已经上午11点了。
地笼的雏形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就比较快了。
又有客人来了,看到李悠正在编的地笼后说道:“都已经编了这么多了。老板编起来还是快。”
李悠笑道:“速度还行。就是编得比较粗糙,没有卖相。”
客人也一笑,说道:“还可以了。虽然算不上精致,但也不能说粗糙。”
李悠又向客人表示感谢。感谢客人的肯定。
这个时候,又有更多的客人到了。
大家都饶有兴致的看着李悠操作。
同时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今天的“今日供应”菜单栏上,多了九转大肠这一道菜。
顿时全都非常惊喜,今天果然推出九转大肠了。
45块钱一份,价格不贵。
既然这样的话,那今天中午肯定就吃九转大肠了。
不管自己吃不吃得来,那都要先尝了之后再说。
于是,客人们都开始点餐了。点的全都是九转大肠。
李悠见状,便打算暂停手里的活了。等到下午忙空了,又再继续编。
不过,当他将东西放下,站起身后,一个客人说道:“老板,我来帮你编一会儿。我以前也编过东西。只不过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想再感受一下。”
这种事情李悠当然不会拒绝。笑道:“好啊!那就多谢你了。”
客人道:“哪里,哪里。只希望待会儿编得不好的话,老板不要嫌弃。”
李悠道:“那肯定不会。”
之后,走进店里,又走进厨房,开始做菜。
而在店门外,刚刚说要帮忙编地笼的客人,这个时候已经在凳子上坐下,开始编了。
其余客人继续饶有兴致的看着。
一边看,一边各种谈论。
大家都在说,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真心希望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不要失传了。
同时也有客人捡起一根黄篾,折一截下来。又将折下来的一截对折成“V”字型,说道:“这玩意儿你们小时候玩过没?”
有人眼前一亮,表示玩过,挺有意思的。
也有人一脸疑惑,“这玩意儿能玩?要怎么玩?”
先前的客人笑道:“没玩过,说明你们应该不是在农村长大的。我们这边在农村长大的应该都玩过。来,我给你们演示一下要怎么玩?”
“好啊!请!请!”
没玩过,不知道怎么玩的客人都很有兴趣。
等先前的客人一番演示后,他们眼前一亮。原来这玩意儿竟是能够发射子弹的“枪”。
有点意思。
试一下呢。
于是,他们也捡起一根黄篾,折一截下来,又再对折成“V”型……
现场瞬间多了一种童趣。有些怪异,却又十分和谐。
……
夏小月、穆清叶、凌小茹三个人这个时候回来了。
凌小茹手里提着一个非透明袋子。里面装着有东西。
看起来三个人有些收获。
看到正在编地笼的人不是李悠后,三个人都有些意外。她们还以为李悠还在编呢,原来是一个客人在这里帮忙。
还有客人帮忙编地笼,这倒是有点意思。
而客人们看到三个人从外面回来,以及凌小茹手里提着的袋子后,大概猜到三个人这是干嘛去了?
一个客人说道:“小月同学、穆同学、小茹姑娘,你们这是去山里找了蘑菇回来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