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任谁看到这份资料所显示的资产数额之后,脑子里第一个蹦出的词。因此,这份匿名资料很快便被丢到了垃圾桶。非但如此,这份资料还成为了《福布斯》编辑部包括主编在内的众编辑茶余饭后的笑谈资本。这一天出现在编辑部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嗨!你相信吗?我拥有上万亿美元的身价,比早上那份资料说的那个中国人还有钱!
。。。。。。
第二天,《福布斯》杂志编辑部的众编辑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都大概地淡忘了这件事,他们又都投入到一天的紧张工作之中去。
结果,《福布斯》的众编辑们发现,前一天消失的那份资料又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应该说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寄送来了这么一份匿名资料。而且,资料的内容跟前一天几乎一样,唯一变动的是资料中所说的,陈兆军个人资产的数额。相比前一日,陈兆军的个人资产又增加一点。虽然相比他的总资产来说,增加了并不多,但那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额了。
再次出现在《福布斯》众编辑眼前的这份资料让他们大多数人不耐烦了,都嚷嚷着赶紧扔掉,免得扰乱他们的正常工作。没办法,前一天整个编辑部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份资料而把他们一天的工作安排打乱了不少,原本应该沉闷平静的编辑部突然多出了不少笑声。当然,大多数人并不代表着全部人,其中还是有那么几个编辑感觉到有趣,或者说是偷个闲,又或者说是在这上面找吹牛资本什么的,拿起这份资料仔细地阅读了起来。
结果可以想象,这几名编辑是越看越惊心,越看就越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前一天所怀疑的东西如数都被推翻了,这份资料上面很详细地把所有的东西都罗列出来,并且非常合理!
这几名编辑认认真真将这份资料都阅读了一遍之后,心里的震撼感没办法用言语来表达,他们内心甚至有点倾向于相信这份资料了。毕竟,这份资料的各种数据太详尽了,详尽到毫无破绽的程度,就算是福布斯,也没办法调查到那么细致的程度。他们甚至有理由去相信,就算是富豪榜上的任何人,都没办法用那么详尽的资料来说明自己的哪一分钱是怎么来的。确实是,恐怕陈兆军连自己拥有的资产具体数额都不清楚吧。
在几名编辑的推荐下,编辑部的其他同事也都将信将疑地把这份资料看完了。结果可以想象,其他人,包括主编在内,都产生跟之前几名编辑同样的想法,他们已经开始相信这份资料的真实度了。
最后,《福布斯》杂志编辑部经过一番简单的讨论后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要么这份资料是真的,这个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一个隐藏得很深的超级大富豪,要么坚持自己前一天的观点,这份资料是某人好玩,耗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杜撰出来的,不过这么详尽的资料,这么庞大的工作量,这么合理的数据,谁会那么无聊杜撰这些东西玩?就算要杜撰,也估计得一个小集体共同研究才行。但这就更不合理了,没有谁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玩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福布斯》富豪榜榜单的确定是不会单纯依靠一份资料就随便乱登的,榜单的确定需要大量的考证或者证据才行。如果是他们凭空杜撰出来的,那么是绝对不可能登上富豪榜的,这些东西《福布斯》都对外公布过的,能够花那么多时间搞这些东西出来,绝对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那么,后面这一个结论要说起来并不合理,没人会无聊到这种程度,但是前面的那个结论就更不合理了,拥有比目前世界首富多数十倍财产的中国人?可怕!
在看完这份资料之后,《福布斯》编辑部分成了两大阵营,有不少人相信真有这么一个富豪,而这些大都是比较年轻,到编辑部时间比较短的人,而更多的人则相信这是杜撰的,这些人要么在编辑部已经工作了很长的时间,要么是有一定的年纪了。当然,各持观点不同是不同,也只是看法不同而已。他们都一致认为,有必要要调查一下陈兆军这个人,按照这份资料显示的内容去调查。
。。。。。。
《福布斯》编辑部很快便在次日分派了不少人前往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美国本土去调查,根据资料显示,陈兆军在这些地方都获取了不少财富。于此同时,编辑部又接到了一份类似于前两天的资料,资料的大部分内容都没变,而陈兆军的资产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小部分。
有了第三天的资料之后,编辑部开始重视了起来。毕竟,就算有人这么无聊,也不可能无聊到每天都寄一份类似但不全相同的资料过来。重视的结果,便是编辑部一方面督促外出调查人员尽力调查,之外又安排了相关的会计等金融人远对这几天的资料进行数据研究。
数据的研究很快便有了结果,《福布斯》编辑部的众编辑发现,根据资料上统计出来的数据,陈兆军的有形资产还真应该增加这么多。而在安排人统计的同时,编辑部也各自利用本身的能力查找起全世界关于陈兆军的报道来。根据这些报道,他们发现资料上的更为详尽贴切,但却更合理。有了这份资料,更能说明陈兆军的那个万宁市为什么会那么疯狂地发展起来,为什么能够笼络到那么多苏联人等等等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